连日来,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迎来多重交通利好消息,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多项大型交通基建项目即将落成,给游客出行创造便利的同时,也给旅游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业内人士指出,一系列的交通优势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金三角浮出水面,利用好这一优势,实现旅游互补和串联,对提升大湾区旅游金三角的影响力至关重要。
◎粤港澳大湾区
正迎来交通黄金期
日前,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过最终竣工验收,珠海和香港口岸的穿梭巴士价格也已初定,预计今年7月前全线通车。大桥通车后,港珠澳三地的陆地通行将从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到30分钟,彻底打通长期制约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瓶颈。另一连通珠三角东西岸的跨海工程深中通道预计于2024年正式通车,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交通大动脉,带动西岸城市的发展。
就在本月初,广深港高铁进入通车前测试,从广州至香港的时间将减少至48分钟,今后香港和内地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坐高铁“游香港”指日可待。此外,广州至珠海的城际铁路票价将下浮,最高优惠20%。这是自2017年底对铁路局集团公司管内14条动车组列车运营线路动车组列车票价开展浮动试点后,又一次大范围实施票价优惠。
而前不久出炉的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规划也引发关注,该公路全长1875公里,将连接14个地市,串接7个滨海旅游组团,辐射72个A级以上滨海旅游景区,为广东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对旅游产业而言,交通网络的完善将打通地理制约,给长隆等旅游企业带来重大机遇。据了解,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海横琴长隆,将利用区位优势,借助定位世界休闲旅游中心澳门的经济旅游辐射,加快二期建设进程,横琴长隆轻轨站配套交通工程也在紧锣密鼓计划中。
交通与景点的无缝对接也让游客出行更为便利。当前,游客在珠海站下车,可以直接过关前往澳门;从广州南站出发,可以接驳地铁到达广州长隆欢乐世界、佛山祖庙、广州塔、北京路等多个景点。未来广深港高铁通车后,也可以通过地铁直达香港迪士尼、海洋公园等地,享受一站式旅游带来的便利。
◎“时空压缩”让区域旅游说走就走
多项交通利好令到时间缩短、成本降低,未来游客在大湾区的出行也将更加便利,短时间内体验多种旅游产品成为可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与规划系副教授梁增贤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为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居民带来出行“时空压缩”的便利。举例来说,目前从江门市区前往香港,要绕道虎门大桥,需时约4-5小时,大桥开通后,将打破目前珠江东西两岸的交通瓶颈,两地陆路交通时间可缩短至3小时。
“大桥开通后,将令城市间的旅客流量呈上升趋势,这将给大湾区内景区的客流带来很大机遇,吸引更多珠江西岸及粤西居民到香港过夜消费。”梁增贤表示。
对于香港地区的旅游产业而言,大型交通基建项目的落实将带来机遇。同样将于年内开通的广深港高铁,则会给香港带来中远程客源。梁增贤指出,广深港快线接通了中国内地的高铁网络系统,从长沙、武汉过来也只需要几个小时,可以带来的不仅是主干线上的客流,只要有动车组和高铁班次,同样会带来沿线客流。
承接大桥等基建项目带来的机遇,各旅游景点的产品整合和点对点的交通配套变得十分必要。梁增贤认为,未来景区之间的联系可能会更加紧密,线路和产品设计包含的内容可以更远,现在假期有限,大家都希望假期可以有更多的体验,产品整合是必然的趋势。“而各景区做市场营销,市场观可能要放得更远,因为会面临更远地区市场的增量。”
对于广东游客来说,原本多样化的出行方式因为旅途时间的缩短而变得更加便捷。香港迪士尼乐园是内地旅客经港珠澳大桥到香港后的第一个国际化旅游景点,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一定优势。香港迪士尼乐园高级市场经理沈怡向记者表示,港珠澳大桥的开通,预计广东游客会增加到访香港的频次,并增加对区域内高质量娱乐休闲度假体验的寻找,能留更多时间升级娱乐体验。
◎研究需求打好产品牌是关键
当前短假时间有限,多数人选择周边游,难以去到更远的地方。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在有限的假期里人们将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专家、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高铁的出现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让很多人能走得更远。而随着家用轿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建成让自驾游的旅游半径得以扩大。
港珠澳大桥、高铁等基建项目方便了大湾区民众出行的同时,也带动了内地的旅游消费,让广西、江西、湖南等几个省份的游客到广东旅游更加方便。针对多重交通的利好,刘思敏认为,需要重新分析市场,研究周边省市的需求,对产品进行梳理;围绕市场半径扩大的现实,针对性开发完善一些新的产品并进行营销。“相信经过几年的开发之后,可以形成比较好的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在这个基础上可能形成大湾区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从而打造全国性的品牌。”
依托新的交通设施,刘思敏认为,这一区域有可能会成为在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但“金三角”的概念为时过早,要看市场主体的表现。在此形势之下,大湾区是否应该打出“组合拳”以扩大影响力,同样要看市场情况。刘思敏指出,就旅游市场而言,如果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竞争就会很惨烈;供不应求时,同质化也不会有竞争。是否通过联合扩大影响力,取决于吸引外来旅游者的整体能力,另外政府可以进行形象的塑造或是牵头来做这种联合。
“但交通只是可进入性的问题,实际上有没有资源和独特的旅游产品最重要,”刘思敏指出,即使有再多的交通利好,打好产品牌才是关键所在。“很简单的道理,公路修到你们家了,但家里什么都没有,除了出行方便以外,跟你们家也没关系,有内容才能够有核心的竞争力。”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郑洁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