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峰林与油菜花,共绘最美田园风光画卷
因为气候的原因,黔西南地区是全国油菜花最早盛开的地方,开花时间大多在农历的春节前,也就是每年的一月底,进入盛花期便是在春节左右,这要比起江西婺源的油菜花,整整早了一个月。即便是与毗邻兴义的云南相比,也早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兴义的油菜花主要种植在位于市区仅不到5公里的万峰林景区,自2015年起,当地农民便在峰林间的平地上开始规模种植油菜花,现在约有6000多亩的面积,用油菜花海来命名,一点都不过分。
万峰林脚下原先有三个古老的布依族村寨,分别为上纳灰、中纳灰和下纳灰,“纳灰”为布依族语言,意思为“美丽的田园”。
村寨里的百姓世代以农业生产为生,他们耕种的山间盆地里,因为有一条纳灰河穿越而过,常年的水流冲刷在盆地的中央形成一块类似“八卦”图案的耕地来,油菜花就是种植在“八卦”图案的盆地里。
全国各地观赏油菜花的区域都有一定的地形特色,有的种植在平原,有的位于梯田,而生长在山林间的万峰林的油菜花却是其中最具视觉观赏效果的。
圆锥形的山峰,环绕着种植油菜花的盆地,八卦形状的田地,曲线优美起伏。有阳光照射的时候,晨曦或夕阳的余晖,就从峰林间的缝隙挤进油菜花田,一道道光束似舞台上的投影灯光,把整个油菜花田装扮成一个盛装舞台,一幕最具冲击力的风景画作,就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开来。
高原上蔚蓝色的天空,峰林间青色的山脉,加上满眼金黄色的油菜花,这样纯粹自然的色彩,也许没有一幅画作能够淋漓尽致地、立体地表达出来。然而万峰林却带给你一份这样的画作。
在万峰林看油菜花,除了登上景区的观光点,从高处俯瞰万峰林的油菜花外,还能乘坐电瓶车,从油菜花的田野中穿行。这条田园观光路线全长约18公里,线路时而在峰林间穿行,时而在田野中漫步,时而还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古村寨中驶过,穿戴着布依族服饰的村民,会面带笑容向每一位前来旅游的客人打招呼。
万峰林独特的地形和观赏油菜花的独到体验,让兴义的油菜花闻名天下。来过万峰林的游客,几乎都有这样的共识:要观最美的风光,到万峰林;要看最美的田园,到万峰林;要赏最美的民族风情,也要到万峰林。
-
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源远流长的民族艺术
兴义的方言属于川黔方言,因为地处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由于历史和地域分布等原因,兴义方言既传承贵州话,也有云南话的影响和渗透。然而初到兴义的人,往往以为兴义人说的是四川话。
记得去年第一次到兴义时,听到身后有两个讲四川口音的人在聊天,回头一看他们却穿着少数民族的服饰,当时我竟然无法分辨出他们的身份来。后来跟当地人聊天,才知道兴义人的语言是结合了四川话与兴义当地的方言的语种。
兴义市是一个人口不到一百万的城市,然而却有汉族、布依族、苗族等26个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
在兴义,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为布依族和苗族,万峰林下的三个古寨基本上是布依族人居住区。要在兴义当地区分出布依族人和苗族人,只要看他们的服饰就行了。
布依族人的服饰比较素,他们不分男女,通常都是一身为一种颜色,从年轻到年长,穿着的服饰会从浅蓝色到深蓝色过渡,年纪最长的人,往往穿着黑色的服装。
布依族的妇女手巧,几乎每个人都会自己动手靛染, 她们从田间采集“蓼蓝草”,然后用来浸泡布料。把布染成深蓝、中蓝、浅蓝,灰、深灰、青色和月白色等色泽,然后一针一线在面料上进行“谷绣”。
据说一件布依族人穿的服饰,往往从染色到做成成品,一个妇女要做一二年。因此布依族人的服饰会卖的比较贵一些,因为是纯手工制作而成。
而苗族的服装会比较艳丽一些,尤其是苗族的女孩,除了穿各种色彩花样制成的服饰外,还会穿戴银器,从头饰到颈部、手腕、脚腕上都有。所以苗族的服饰往往会被称作“世界上最美的服装”。只是现在的兴义,只要不是传统的节假日,人们穿着服饰都会简单化,基本跟汉族日常的服饰没有太大区别。
因为民族较多,兴义的民族节日也很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个传统的少数民族节日。其中布依族最热闹的节日是“六月六敬盘古”和苗族的“八月八苗族风情节”,这两大节日来临时,整个兴义都要放假一天。
布依族的八音坐唱,是兴义最具影响力的民间艺术,起源是因为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 、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千百年来,“布依八音”一直在兴义的南盘江流域内的村村寨寨传承延续着,后来逐渐发展为以丝竹乐器为主伴奏表演。
“布依八音”常在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或婚嫁、建房、祝寿等场合演奏,是深受布依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民族说唱艺术形式,被誉为“声音活化石”和“天籁之音”。
而苗族的“板凳舞”,却是苗族人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艺术,它源于苗族民间喝酒时,敲击板凳来助兴,所以得名为“板凳舞”。发展到今天,苗族板凳舞也已经成为苗族人节假日,或者家庭聚会、办喜事等场所必定演出的一幕。
-
高原地区特有的美食与美宿
初到兴义的人,对当地的饮食第一印象便是兴义人喜欢吃辣。贵州的特产“老干妈”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但餐桌上的辣酱或辣子面却是少不了。
在餐馆就餐,随主菜一起上桌的,必定有几小碟掺着葱花的辣子面,吃饭前,先从菜汤中挖一勺汤汁进去,然后每一筷子菜,都要在小碟中拌一下,才能下饭。即便是去吃街头小吃,桌子上也会摆着几个大玻璃罐,里面分别装上辣酱、油辣子,或者辣子面,让客人各取所需。
兴义人其实更爱吃酸性的食物。兴义人常说,生活在万峰林山区的人,吃辣是为了驱湿,而吃酸是为了助消化。如果你想在一张饭桌上区分哪些人是布依族人、哪些是苗族人,只需要看他们吃饭的习惯便可得知。
布依族人喜欢吃酸笋——这种把竹笋用白醋浸泡后,用来作为各种食物的配料,像酸笋牛肉、羊肉、鱼肉等。而苗族人更爱喝各种酸汤食物,当地还有句民间的俗话: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蹿(意为走路不稳,东偏西倒)。用酸汤制作的酸汤鱼,是苗族的一道特色菜。
当你到了兴义,才能真正体会到兴义是一个美食聚集的地方。其中排名第一的美食便是羊肉粉。它的食材取之于万峰林间散养的黑山羊,据说这种山羊肉绝没有膻味。用煮熟的米粉(类似南方人吃的面条),加山羊肉或羊杂碎,配上香味酱、酸萝卜块等,再兑上羊汤,一盆热乎乎的羊肉粉就能呈现在面前。
兴义还有一种鲜为人知的美食——鸡肉汤圆。南方人吃的汤圆基本是甜味的馅,而在兴义,却有一种汤是咸味、汤圆的馅也是咸味的鸡肉汤圆。
这个号称为兴义四大名小吃之一的“鸡肉汤圆”从清代流传至今,打的旗号就是:众家皆甜,唯我咸鲜。鸡肉汤圆不同于其他汤圆的关键在于:以鸡肉为馅,灌鸡汤,点芝麻酱,不仅汤圆的馅鲜美,而且独居香味。
另一种美食“刷把头”也起源于清朝的同治年间,其外形如同南方人爱吃的“烧麦”,但却比“烧麦”个头小很多。一个蒸熟的“刷把头”,才比大拇指略大一些,其外形如民间所用竹刷把的头,所以才得名“刷把头”。
刷把头的原料是用面粉作皮,用猪肉、水发竹笋作馅。制作时先现场擀制面皮,然后用皮包裹住馅,再上笼蒸五分钟左右,吃的时候用鸡汤、油浸胡椒面、酱油、葱花等兑成的蘸水蘸着吃,独特的风味让美食饕客口水直流。
在兴义万峰林核心景区内,有大约50余家精品民宿,如果想深度体验万峰林的风土人情,选择一家少数民族的农家小院住一晚是不错的选择。
由山石和木头围建出来的兜兰小筑,是由18位来自全国各地爱旅行、爱生活的人士众筹而建,客栈位于布依族的古寨下纳灰村,面对万峰林的油菜花田,背依峰林,是一处恬静的乡村牧歌式民宿。目前兜兰小筑共建成三个院子,拥有二十多间客房,新开设的二号院内还有针对背包客入住的“青旅房”。
带有鲜明布依族文化特色峰叁度假客栈建在上纳灰村的公路边,正对面就是万峰林的核心“八卦梯田”,住在峰叁,可以不花一分钱,近距离观赏万峰林的油菜花花海。另外客栈还提供布依族的“靛染”、刺绣等手工体验活动。
-
-
在兴义的7种独特体验
一、万峰林:大自然的绝妙一笔
去兴义,最不可错过景点就是万峰林。万峰林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峰林”,它由一座座奇美的山峦与碧绿的田野构成,其间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融为一体,构成大自然中最佳的生态环境,形成罕见的峰林田园风光。
万峰林一年四季都值得游玩,二月的油菜花海,三月的桃花,四月的水田风光,六月的青麦刚刚抽穗,而九、十月,则是丰收的田园。
万峰林分成东西两块,现在游客能到的是西峰林部分。景区收费的部分分别由田园花海和登山观光道组成,而万峰林脚下的纳灰古村以及田园部分是免费参观的。因为整个万峰林的观光走一圈约有18公里,坐景区的观光电瓶车是最佳的选择。
二、万峰湖:千峰环绕的高原平湖
它是由天生桥水电站筑坝蓄水而形成的高原平湖,总面积约186平方公里。高峡出平湖,万峰湖的周边,有数千座山峰环绕,湖中更有众多露出水面的岛屿,湖的周边分布了许多少数民族村寨,所以游览万峰湖,便如同行走于水墨长卷之中。
万峰湖景区距离兴义市区约有28公里,现在湖中有观光的游轮,游客可以购买船票坐船游览万峰湖。万峰湖也是国内最大的野钓地方,常年有众多的野钓爱好者聚集在湖边垂钓,一面享受垂钓之乐趣,一面还能欣赏万峰湖的美景。
三、马岭河大峡谷:“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
被称为“百里画廊”的兴义马岭河大峡谷从兴义的市区横穿而过。峡谷全长75公里,它实际上是一条喀斯特地缝,深凹在地表之下,因此马岭河峡谷也被叫做“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马岭河峡谷以地缝峡谷、群瀑悬练、碳酸钙壁挂为主要观赏点,尤其是峡谷内的高达几十米的瀑布,尤为壮观。据说没有人能数清峡谷内有多少条瀑布,所有的瀑布会因时间、气候而改变。
站在峡谷的顶上,同样看不到瀑布的源头,这些瀑布的水源来之于山谷间的暗河、暗泉。丰水季节时,瀑布似万马奔腾一般从峡谷的峭壁中倾泻而出,流入谷底后,又变成一条湍急的河流,浩浩荡荡向万峰湖水域流去。
四、玉皇顶: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玉皇顶位于兴义市约30多公里的则戎乡半边街村,原先是一处乡村投资建设的观光点。直到去年被摄影爱好者发现,此处原来是个拍摄云山雾海、日出日落的绝佳地点。玉皇顶便一夜成名。
玉皇顶的奇妙之处在于当你驱车从峰林的山脚下,沿着盘山公路上山时,在山腰间,就被层层云雾缠绕,而一旦登上山顶,会发现云雾却在自己的脚下了。这种“真是云深不知处,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境,让每一个来玉皇顶的人会感叹不已。目前,玉皇顶还是个免费游览的景区。
五、泥凼石林:世间罕见的峰林巨型屏障
见识过云南石林的,再来看看兴义泥凼石林,会有不同的体验。泥凼,是兴义的一个乡镇,距离兴义市区约有42公里的路程。泥凼石林的面积约有3000多亩,连绵成片,峰林的山坡上,犹如生长出来的石阵,集雄、奇、峻、秀和妩媚于一身,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
泥凼石林最为雄伟的一处,是一堵世上罕见的峰林巨型屏障,长度在8公里,壁立千仞,如长龙呤啸,故而得名“龙呤绝壁”。绝壁上还生长着各种植物,游人可以通过修建于山壁上的步行道行走其间。目前泥凼石林还是个免费游览的地方。
六、何应钦故居:寻找历史的辉煌印记
何应钦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他出生于兴义泥凼,现泥凼还保留着其少年时代生活过祖屋。何应钦一生最辉煌的时刻,是在1945年日本宣布战败投降时,他代表中国战区在南京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何应钦在泥凼的故居,是由一座一楼一底的三合院组成,据说当年何应钦的家人曾先后三次将故居抬高维修。现故居内的石柱、石凳、石缸、石壁,均雕龙画凤,刻制精细,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何应钦故居也是免费参观的场所,故居旁边建有“抗战一条街”,详细记录了兴义人民浴血抵抗侵华日军的丰功伟绩。
七、营上古寨:兵家必争之地
兴义多古寨,这大概与少数民族喜欢群居的方式分不开。营上,是兴义市马岭镇的一个古寨,临近兴义市区,它是布依族人的居住区。当年,营上古寨扼守了外界进出兴义的唯一一条道路,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古寨建在山岗上,沿着山坡建有保护古寨的石城墙,墙上留有阻击孔,在古寨的最高处,还有一个碉楼,用于瞭望和观察。古寨的村民还利用喀斯特地形,修有一条约3公里长的地下通道,即便古寨遭受围攻,村里的人依旧可以通过地道与外界取得补给和联系。
从前,营上古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此营上古寨也数次遭遇战火,因而古寨的民居大多为石头建成,一来可以避开大火焚烧,二来还能避免遭受枪击。营山古寨也是个免费游览的地方。